北京——在中国首都的超市里,空空如也的鱼缸令购物者目瞪口呆,他们问:鱼都到哪里去了?
超市通常销售的活鲤鱼和其他活的淡水鱼类最近几天都消失了,留下了空空的鱼缸,而官员和超市经理的说法常常前后不一,互相矛盾。
活鱼的消失和含糊其辞的消息对这里的居民来说是件大事,他们已经被数十次食品安全恐慌搞怕了。
“是啊,我非常喜欢吃河鱼,比如鲶鱼,鲤鱼这样的,”73岁的退休老人朱兰荣说,她在北京东南部一家超市的空鱼缸里洗了洗手。
“这些鱼要是没问题,他们也不会把鱼都清走,”朱兰荣说。“肯定有什么地方有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光光是鱼,所有的食品都有这样的问题。食品安全可是我们老百姓最基本的担忧了。”
在这个国家,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担心食品污染问题,在购物者看来,如此迅速地将鱼从零售渠道清空很可疑。
“我也不知道这是因为水污染还是逃避检查,”64岁的退休工人于华英说。她说她之前去了超市买鲤鱼。
“不管是怎样,这河鱼肯定是有问题,”她说。“我肯定会担心,因为我喜欢吃鱼啊,像鲤鱼之类的。我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究竟发生了什么。”
北京市的报纸也一直在寻求答案,虽然国家严格的审查机制阻止他们调查更大的丑闻。但是,消失的鱼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话题,成为了一个隐瞒真相、含糊其辞、令人失望的道德故事。
并不是所有超市的活鱼都消失了。本周四在北京超市探访时,发现有些地方仍在卖鲤鱼、乌鱼和其他淡水鱼,与海鱼相比,很多中国人更喜欢淡水鱼。他们经常使用蒸或炖的方式;而筷子也更易于处理鱼刺。
但在北京的许多其他商店,淡水鱼都消失了,特别是在最近几天,没有人解释原因。在北京东部的四惠地区的一家超市里,观赏性的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售货员说,几天前那里一直装着的是淡水鱼。
“我们去了附近大大小小好几家超市,都没有鱼,”24岁的科技业职员韩易(音)说。当时她正在和男朋友一起购物。
“之前我总是在大超市买东西,我觉得这样会安全,”韩易说。“现在我不太确定了。”
活鱼的消失可能有一个完全合理的解释。但居民们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本周三,声誉颇高的商业媒体财新网称一个匿名线人说,超市清空活鱼是因为政府检查员将开始广泛检查违禁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
广东省发行的周报《南方周末》本周四报道,一些零售商在水中使用过量的抗生素和其他添加剂,以保持鱼类鲜活,不染疾病,他们害怕遭受重罚。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周四表示,鱼类留存毒素污染爆发的谣言毫无根据,没有任何指示要求零售商停止销售鲜活淡水鱼。
本周四向北京家乐福、物美、京客隆和其他超市连锁店和消费者热线打电话求证时,不是没有人回答,就是提供了一些和报道不相符的说法。一些经理和售货员告诉中国的报纸,他们只是更改了活淡水鱼的供应商,或者改为销售冷冻鱼。
也没有关于吃鱼中毒案例激增的医疗报道。在北京大红门鱼类水产品批发市场,生意买卖很正常。“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些超市不卖鲜鱼,”淡水鱼和海鱼批发商黄民生(音)说。“也许他们想改卖冷冻鱼。”
“但没有哪家超市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它说。“不向大家解释清楚,缓解不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Ryan McMorrow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